Lexi從五個月開始使用迪士尼美語世界教材(見〈Lexi的迪士尼美語世界〉),至今已半年多。這個星期,她的進展令我喜出望外。綜合她的皮紋分析報告,以及我根據報告所做的開發,我想和大家分享Lexi說出第一個英文字的故事。
迪士尼美語世界教材中有四張海報,每張海報都印滿了圖畫,每幅圖下面有對應的英文字。一開始使用教材,我們便抱著她看牆上的海報,每次向她唸幾個英文字,同時指著圖畫。我們搬家後,她已會爬行,我便把海報貼在較低的地方,讓她隨意看。自從她會扶著物件站立後,她很喜歡爬到海報前,站著看圖畫,我通常會在她旁邊向她唸英文字。這陣子她學會用手指指著物件(或人),她看海報時會指上面的圖畫,我便跟著她的手指,唸她指著的英文字。由上星期開始,她會站在其中一張海報面前說「appa」,我起初沒有為意,過了幾天我才想,她有沒有可能在說「apples」呢?於是我在海報前對她說:「Can you show me ‘apples’?」她果然指著apples那幅圖畫。我依然不大相信她是有意識的說「appa」,直到前天,我和她一起看教材其中一本書,我讓她自己揭書(之前教育顧問告訴我:「我們的小朋友不會撕書本,他們都是跟著影碟中的小朋友揭書的。」結果Lexi真的從沒試過撕爛書本,只是有時她用力不當,才會撕破紙張。),她揭著、揭著,忽然說「appa」,我望望打開的那一頁,上面有一幅跟海報相若的apples圖畫。這我才肯定她是真的知道那幅圖畫叫「appa」。
我不知道其他寶寶學習語言的進度如何,但我認為Lexi剛滿一歲便能望著圖畫說出對應的單字,實在是不錯的進展。我嘗試根據她的皮紋分析報告(見〈從聾耳陳到貝多芬〉)推敲背後的原因:
一、Lexi的語言能力(能力範疇D)屬優勢區域,皮紋分析師Winnie告訴我們她將很快學會說話。
二、Lexi的聽覺接收(能力範疇d)本來是弱勢區域,但經過我們努力開發後已變成她的第三大優勢區域,這代表她對聲音很敏感,對她所聽到的,包括「 apples」,會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。
三、Lexi的視覺接收區域,包括看文字(能力範疇E)和看圖(能力範疇e),都是X。如果沒有開發,她將會是個「盲毛」,但如果經過開發,她將會一目十行,見微知著,看統計圖和地圖的能力也會很強。由她五個月起,我每天和她玩flash card刺激她的視覺接收,當然迪士尼美語世界教材也有一定幫助,我們發現她頗「眼利」。我想可能因為視覺接收不錯,所以她對apples那幅圖畫有深刻的印象,亦因為她「眼利」,所以她看書時一眼便認得apples圖畫。
Winnie曾經說過,接收(包括視覺、聽覺和觸覺)強的人,學習會很快,因為他們對看到、聽到、觸摸到的會留下深刻的印象。至於視覺和聽覺接收能力較弱的人,當然並非看不到、聽不見,而是他們對看到的影像或文字和聽到的聲音沒有那麼敏感,又或者說what they see or hear does not really mean anything to them。(我特別討論視覺和聽覺接收,是因為在香港的傳統學校,視覺和聽覺接相對重要。見〈皮紋與我〉。)不喜歡看書的人,看文字的能力都較弱;其實是因為能力較弱,所以不喜歡。有些人看文字看得很慢,兩個人一起看雜誌,甲已看完一頁,想揭下一頁,但乙卻良久都未看完,這是因為乙看文字能力較弱,所以他要花較多時間才可理解到文字的意思。同樣道理,孩子做一張工作紙要大半個小時,並不一定是因為他懶惰或不專心,有可能是因為他看文字的能力(範疇E)有待開發。聽覺接收亦一樣,孩子默書成績差,不一定是他不用功溫習,可能由於他的聽覺接收有待開發,所以他未能將老師讀的字與他牢記了的那個字連線。
以上所說的就是皮紋分析對幼兒教育的價值:知道孩子的優勢和弱勢區域,揚長補短,因才施教,令孩子的學習過程變得更輕鬆愉快。孩子聽覺接收弱,爸媽卻經常罵他「沒耳性」,只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,令他對學習失去興趣。相反地,若爸媽能肯定孩子的努力,以及在可能的情況下開發他的聽覺接收能力,就算過了開發的黃金時間,亦體諒孩子並非不想做得更好,而是始終能力較弱,這樣孩子快樂,可能反而會做得更好。
註:我本來想在Lexi在海報前說appa時拍攝短片與大家分享,但我家小公主對鏡頭十分敏感,她一看見相機 / 電話對著她便會望著鏡頭,所以有點難度,暫時就用文字說明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