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我帶Lexi去見皮膚專科醫生楊志強,他是兒科皮膚專家,是我一位醫生朋友介紹的。
楊醫生耐心地問診,他聆聽我訴說完Lexi被濕疹折騰得有多慘之後,微笑著對我說:「長於嘴部周圍的濕疹對6-12個月大的寶寶來說非常普遍,每兩個寶寶當中就有一個患有這種濕疹,老人家稱為奶癬。」我告訴楊醫生曾經用過hydrocortisone 1%藥膏,但停用兩、三天濕疹便復發。我因為不想Lexi長期使用類固醇藥膏,所以轉用天然療法,但情況時好時壞,加上Lexi從上星期起經常抓癢,抓至脫皮出血,我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有沒有問題,所以想向他請教。
醫生非常詳細地講解了這類濕疹的成因:第一是口水,原來口水對寶寶幼嫩的皮膚來說是非常刺激的;第二是食物的汁液,寶寶進食時嘴部周圍的皮膚會接觸到食物的汁液,刺激皮膚引致皮膚炎。由於6個大的寶寶很多時因為出牙而口水分泌增加,另外他們也開始食固體食物,所以很多寶寶從6個起便會有「奶癬」這種濕疹問題。大部分寶寶過了一歲後,情況會大大改善。楊醫生告訴我要有心理準備,直到Lexi滿一歲前,濕疹都會復發,時好時壞。不過Lexi沒有食物過敏徵狀,而且除了嘴部周圍之外,全身皮膚都白白滑滑,所以楊醫生叫我不用擔心。
治療方面,楊醫生有以下建議:
一、類固醇藥膏——由於Lexi的濕疹並不嚴重,而且在面上,醫生認為不適宜長期使用類固醇藥膏。不過,如果患處又紅又腫,還有水泡,還是可以使用類固醇藥膏數天,待情況改善便停止。因此楊醫生處方了類固醇藥膏給Lexi,但並不是較常用的hydrocortisone,而是一種叫mometasone的類固醇。我回家後上網搜尋有關mometasone的資料,發現它與hydrocortisone是類似的類固醇,只是藥力稍強。楊醫生吩咐如有需要,每天替Lexi塗一次mometasone 0.1%藥膏(hydrocortisone通常每天要塗三次),待濕疹退去後便停用。
二、滋潤皮膚——楊醫生表示日常保持寶寶的皮膚滋潤十分重要,他說沒有一種「最好」或「最適合」的潤膚霜,必須要試用過才知道與寶寶「夾不夾」。他知道我對礦物脂有保留,不過依然處方了加入液體可蠟的礦物脂潤膚霜,說我可以試試比較一下。
三、餵食先前塗凡士林在寶寶嘴部四周——由於食物的汁液會刺激寶寶的皮膚,引起敏感和發炎,楊醫生建議我在餵Lexi吃固體食物前,先塗凡士林於她的嘴部四周,作為保護膜。我問醫生可否用乳木果油代替凡士林,他說可以。
四、食物——雖然Lexi的濕疹並非因為食物過敏而引起,但楊醫生表示某些食物的汁液刺激性可能會較大,令濕疹惡化。他說我可以留意那些食物會令Lexi的濕疹惡化,暫停給她吃那些食物,直至她大一點才再讓她嘗試。
最後,楊醫生說Lexi不用覆診。我現在可以做的,就只有在Lexi的濕疹發作時盡量舒緩她的不適,直至情況於Lexi一歲後改善。
我十分感謝楊醫生詳盡的講解,讓我知道如何管理Lexi的濕疹。最重要的是,我知道我不應期望Lexi的濕疹在一歲前會忽然痊癒,不再復發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後記(寫於2012年10月6日)
10月2日,Lexi玩了一個下午的口水,所以濕疹大規模爆發。由於她不停的抓癢,我不忍心她的面頰又脫皮出血,所以在晚上替她塗了楊醫生處方的類固醇藥膏——mometasone furoate ointment o.1% & vasline 1:10。我發現楊醫生的配方原來比兒科醫生處方的hydrocortisone 1%溫和。之前用hydrocortisone 1%,第了天早上濕疹幾乎全退了,但使用楊醫生的mometasone藥膏後,Lexi的濕疹並沒有在第天早上有大幅改善,而是慢慢的,一天比一天好。楊醫生當時就和我說,如果濕疹大規模爆發,就用類固醇藥膏,連續用五天(每天一次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