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初帶Lexi覆診,醫生說她發展得很好,髖關節和「正常」小朋友沒有多大分別,可以停止跟進。媽媽我在慶幸寶貝終於能告別骨科診所的同時,想再次分享關於髖關節發育不良各位爸媽需要留意的地方。
分類: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篇
青蛙變公主之後——Lexi的髖關節發展
其實Lexi滿一歲、兩歲和三歲,我們都有帶她到屯門醫院覆診。一歲和兩歲時都有照X光,醫生說她發展不錯;三歲這次覆診沒有照X光,醫生只叫Lexi走路、跑和撿拾地上的物件給他看,以及做了簡單的臨床檢查。醫生再看寶貝去年的X光片後說,Lexi髖關節的臼角(即髖骨是否能完全覆蓋股骨(大腿骨)頭的外側和前側)是同期DDH寶寶之中算是發育得比較好的。
如何預防髖關節發育不良
原來每二十個足月的寶寶當中,便有一個髖關節不穩,這種情況在例行檢查時較難發現。隨著寶寶一天一天長大,關節有可能會惡化,甚至出現脫位的情況,需要做矯形。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是可以預防的,最重要的就是要避免讓寶寶的雙腿保持在會令髖關節受壓的姿勢。用包巾包著寶寶,以及選購揹帶、揹巾(sling)及汽車座椅等用品和設備時,都有需要注意的地方。
髖關節發育不良——先天性vs發展性
Lexi的情況是髖關節脫位(即大腿骨完全脫離了盤骨),機會率是千分之一或百分之一,但原來更多寶寶有髖關節不穩定的問題,而且很難及早發覺。如果未能矯正有問題的關節,長遠影響可以非常嚴重,包括:關節炎、痛症、步姿不正常、長短腳等。要確定關節是否有問題,當然需要請醫生檢查,但媽媽爸爸在家裡可留意寶寶大腿上的「摺痕」,由於大部分DDH寶寶都只是一邊關節有問題,所以「摺痕」會不對稱。另外,如果寶寶已學會走路,但步姿奇怪,便要立刻請醫生檢查。
小青蛙的衣裳
Lexi出生後頭四個月都要配帶髖關節矯形帶Pavlik harness,將她的雙腿固定,姿勢像隻小青蛙。帶著矯形帶時,她只可穿寬鬆的夾衣或袍子,在家倒沒有所謂,但帶她外出時,總希望可以替我的小寶貝打扮得漂亮一點。到了Lexi差不多三個月大,我們快可以和矯形帶說再見時,我才於外國網站發現特別為須配帶Pavlik harness的寶寶而設計的夾衣,雖然稱不上漂亮,但至少不用因為遷就寶寶屈曲的雙腿而給她穿著大幾個碼的衣服。如果我早一點發現這種夾衣,我一定會訂購給Lexi穿著。
青蛙變公主——先天性髖關節脫位(下)
Lexi快要四個月大時,醫生說她的髖關節已復位,我們終於可告別她的Pavlik harness。為了追回失去的時間,我每天非常努力的替Lexi按摩和幫她做運動。結果寶貝的發展令人滿意,她不足八個月便會爬了,雖然蹣蹣跚跚的,但對一個DDH寶寶來說是非常不錯的成績。她剛滿九個月,已能自己扶著物件站起來,見她站得一天比一天穩,我和老細都欣慰不已。我的小青蛙變成小公主了,可以穿著漂亮的衣服(配帶矯形帶時只可穿寬鬆的夾衣或袍子),還有很快可以學行學跑學跳舞。雖然Lexi仍需定期覆診照X光監察關節的發展,但醫生說她兩邊髖關節已長得很穩固,角度也合格,除非是受到創傷,否則關節不會再脫位。
我家有隻小青蛙——先天性髖關節脫位(上)
Lexi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天,超聲波證實她的左右髖關節都脫了位(即甩骹),我問醫生是不是剖腹生產令她的關節脫位,他說不是。醫生解釋:「Lexi的情況在醫學上稱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(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,DDH),並不是什麼身體缺憾,很多人認為只是發展遲緩,本來在媽媽體內應完成的發育,到寶寶出生後才繼續。」他又說如果及早發現,做適當的治療,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不會影響寶寶成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