髖關節All Clear

每天見到Lexi蹦蹦跳,幾乎沒有一刻靜下來,其實有時候媽媽我自己都忘了她是個患有先天性髖關節脫位(developmental dysplasia of the hip,DDH)的孩子。她出生後,屯門醫院的骨科醫生一直跟進她的發展,從初時兩個星期、一個月一次,到後來一年一次覆診。今個月初,我們又帶Lexi見醫生。這次是5歲覆診,但醫生特別安排在Lexi五歲半,和之前一次相隔年半,而且醫生去年已預告,如果沒有特別問題,以後不用再跟進了。

醫生說Lexi發展得很好,X光也顯示她的髖關節和「正常」小朋友沒有多大分別。他還說,始終照X光太多對身體沒什麼好處,所以這次之後,Lexi不需要再覆診。

媽媽我在慶幸寶貝終於能告別骨科診所的同時,想再次分享關於髖關節發育不良各位爸媽需要留意的地方。我之前也說過,其實我很感恩Lexi的髖關節問題夠嚴重,所以才能在出生後即時發現,治療矯正也容易很多。Lexi的情況是兩邊髖關節脫位(即甩骹),機會率是千分之一或百分之一(見〈我家有隻小青蛙——先天性髖關節脫位(上)〉),但原來每二十個足月的寶寶當中,便有一個髖關節不穩,這種情況很難及早發覺,令矯正過程變得艱巨(見〈髖關節發育不良——先天性vs發展性〉)。另外,髖關節發育不良在女孩比男孩更常見。

就算寶寶出生時髖關節沒有特別問題,爸媽也不能掉以輕心,因為如果寶寶本身髖關節不穩卻受壓的話,便有可能演變成髖關節發育不良。簡單來說,就是要選用合適的包巾、揹帶和汽車座椅等,避免寶寶的髖關節受壓(見〈如何預防髖關節發育不良〉)。

那麼,寶寶幾個月大至一歲時,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症狀是什麼呢?

  1. 臀部、大腿上的摺痕,以及雙腿長度不對稱(參考:http://hipdysplasia.org/developmental-dysplasia-of-the-hip/infant-signs-and-symptoms/asymmetry/
  2. 臨床檢查時,髖關節會發出「咔嗒(click)」聲
  3. 髖關節活動障礙——換片時可能發現不能將寶寶的雙腿完全張開
  4. 寶寶學走路時步姿奇怪(參考:http://www.simplifylivelove.com/walking-with-hip-dysplasia/

寶寶髖關節發育嚴重不良,如未能及早發覺,很多時治療及矯正需要延續至青少年時期,孩子成年後也可能會有後遺症。因此,各位爸媽一定要注意包裹初生嬰兒的正確方法,以及慎選包巾、揹帶和汽車座椅等產品,好好保護寶寶的髖關節。

伸延閱讀:

蔡凱宙醫生著:〈發展性髖關節發肯不良〉

〈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症狀和治療方法〉

International Hip Dysplasia Institute website

DDH寶寶Sara的故事(英文)

 

廣告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