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記得那是2011年12月29日下午,Lexi出生後數個小時。我正在床上休息,老細在旁邊陪著我。這時候,有位文質彬彬的男士走到我的床前,原來他是我的婦產科醫生所介紹的兒科醫生馬醫生。馬醫生說他已看過Lexi,寶寶沒有什麼大問題,只是……我聽到「只是」兩個字,心往下一沈。我望著這位醫生,心裡充斥著不安。他說:「只是我剛才替寶寶檢查時,發現她的髖關節好像有點鬆,如果你們同意的話,我希望替她照超聲波確定一下。」我完全不知道醫生在說什麼,我望一望老細,他同樣是一臉茫然。醫生大概也見到我們全完不知所措,便安慰我們:「就算髖關節真的不穩,也不是大什麼問題,你們先別擔心,我們照了超聲波,確定了情況再說好嗎?」我點頭,但其實我依然不知道馬醫生在說什麼。他說的每一個字我都聽得懂,我搞不明白的是,我在產房見到寶貝時,她明明是健健康康的,怎麼她的髖關節會鬆了?
到了傍晚時份,兒科醫生回來了。他說超聲波證實Lexi左右髖關節都脫了位(即甩骹),我問醫生是不是剖腹生產令她的關節脫位,他說不是。醫生解釋:「Lexi的情況在醫學上稱為先天性髖關節脫位(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,DDH),並不是什麼身體缺憾,很多人認為只是發展遲緩,本來在媽媽體內應完成的發育,到寶寶出生後才繼續。」他又說如果及早發現,做適當的治療,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不會影響寶寶成長的。兒科醫生說他會請骨科醫生向我們進一步講解Lexi的情況和治療方案。
過了一會兒,骨科醫生魏醫生來了。魏醫生重覆向我們講解Lexi的情況,並給我們一些有關DDH的參考資料。他叫我們不用擔心,值得慶幸的是Lexi的DDH發現得早,只須適當治療,她將來的活動能力應該不會受影響。那麼,Lexi需要什麼治療呢?魏醫生表示她需要配帶髖關節矯形帶Pavlik harness三至四個月,固定她的雙腿,讓關節復位。我們可即時為她訂造矯形帶,亦可選擇等兩個星期,因為很多DDH寶寶的髖關節會在兩星期內復位,所以醫生可以到那時才決定寶寶是否需要配帶矯形帶。大部分寶寶配帶矯形帶一段時間後,關節都會回復正常,但如果關節仍未能復位,便需要透過打石膏甚至外科手術矯正關節。我和老細商量後,決定盡快讓Lexi配帶矯形帶。魏醫生第二天便為Lexi造好矯形帶,並即時替她帶上。Lexi帶上矯形帶後,雙腿有點像隻小青蛙——是一隻可愛至極的小青蛙。
接下來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是,Lexi要在那裡覆診呢?魏醫生表示他可介紹兒科骨科醫生跟進Lexi的個案,亦可寫信轉介我們到公立醫院。霎時之間,我和老細不知應如何決定,於是我致電一位在屯門醫院工作的醫生朋友,問她的意見。醫生朋友對我說Lexi的情況需要經常覆診,每次覆診也可能會照超聲波,如果看私家醫生的話,相信費用會非常高昂。她說其實香港公立醫院的兒科普遍水準都不錯,屯門醫院的兒科骨科更是「很好」。她認為我們應該帶Lexi到公立醫院覆診,我便請魏醫生替我們預備轉介信。
2012年1月11日,我帶著Lexi到屯門醫院日間醫療中心見矯形及創傷科(俗稱骨科)醫生蔡啟堯。
~待續~